2017年12月31日 星期日

《艾比斯之夢》:我只是在說故事罷了


如果太常在這裡嚷嚷相見恨晚,會失去公信力嗎?(以為自己是誰)《艾比斯之夢》是好看到恍如強光襲面,要一直停下來喘息的書。作者善用了科幻文類與寫作技藝,除了探討人工智慧守則、意識這些有點老生常談,卻怎樣也不膩的難題,還編織了「作者-角色-讀者」的三角關係,幾乎完美結合他所陳述的科幻內容,讓人共振,久久不歇。

衷心希望繁體版重出。難得簡體版的封面屄打繁體耶,可以直接跟簡體購買封面版權嗎?

1.
女性戰鬥機器人艾比斯獵捕了一個說書人。彼時地球已經被智能機器人殖民(是鬥陣特攻嗎),能識字的人類很少了,他到處盜書偷電影,巡迴各地說故事給其他人類聽,並逃避機器人的追捕。

艾比斯讓他受傷後,療傷期間,反過來對他,半強迫地,開始說故事了。

很好,嫻熟的鏡框式敘事,把虛構又虛構了一層,以致故事期間隨時可以回到上層:「注意,我們現在只是在聽故事罷了。」而故事裡還有故事,俄羅斯娃娃,娃娃裡的娃娃更精細令人著迷。第一則艾比斯的故事,用眾人接寫的小說,把任務交棒給殺人後逃亡的青年,以確認他還活著。

是的,想起一千零一夜,「說故事」這件事某種神話原型,作、讀兩方的契約:用說故事來迷惑聽故事的人,藉以續命。

想起火車上搖搖晃晃讀完的《海柏利昂》,也是打開一串故事小視窗的結構。但故事們關聯稀疏,彼此平行,只有底層有海柏利昂號、荊魔神相通。《艾比斯之夢》的鏡框結構則更有趣,讀者還不知道艾比斯要對說書人做什麼。好,其實是可以猜測一二,但這意義的完成(機器人要改造人類心智?為雙方族群扭轉關係?)比物理的抵達(搭海柏利昂到時塚)要啟人疑竇多了。

2.
說書人對艾比斯說的故事提心吊膽,他怕是機器人的政治宣傳,要啟迪──不是,是洗腦。可是艾比斯挑明了說:「沒有那種技術。」(89)

那為什麼?說這些故事的意義何在?艾比斯早已據實以告:「我想改變你的信念。我想灌輸你,你口中所說的『機器人的宣傳內容』啊。」(88)

Amazon.jp網友的第一名評論是:「山本弘一貫表達從根底相互理解的重要性。」(我亂譯的,原句:山本氏の著作は、一貫して根底に相互理解の大切さが語られているように思います)那用什麼來「洗腦」,讓不同的對造有可能達成理解呢?就是──說故事啊。

說故事比所有科幻洗腦技術都更強悍,可以扭轉一個人的信念。

小說裡提到說故事,都換讀者應該提心吊膽。因為書正在做的,就是這一件事啊。作者正在做的,就是實踐它的角色說的:「我想改變你的信念。」

3.
對,讀者就是角色,就是進入VR的虛擬實境挑戰者。步入一個情境,跟著角色出生入死。一面聽看故事,一面深陷角色的愛恨掙扎,悲歡離合之中......

故事的虛構本質,並不影響人類的情感真實。我們就是會為了這些擬像、AI、機器人,哭或者笑。那一點也不丟人。即使丟人,也有最後的逃脫手段——我們現在不是只在說故事嗎?

闔上書頁關掉螢幕,故事就消失無蹤。可是無法否認竄在腦子裡的電子訊號、分泌物質,讓你笑顏逐開,或無語凝咽。

艾比斯的話,也同時是作者的表白:

「因為你是說書人。因為你是愛故事的人,所以你應該瞭解:故事的價值不會受到是否為事實影響,故事有時候擁有比事實更強的力量。即使其他人不能理解,你應該能夠理解。我賭你可能會理解,所以才會告訴你這些故事。」(125)

要是你不喜歡故事、你不會為了故事而哀而哭,如果你不相信故事,你也不會翻開我這本書,自願受騙,甘心上當。即使知道我這裡一切都是虛幻的,但投放在你波濤萬丈的心海中所激起的浪,卻是貨真價實,不容抵賴的。

太厲害了,我欣喜打滾,我五體投地。完全可以滑壘進今年十大好書!!!!

--

一本好的科幻小說,必須善用文類特質,跑到時代的、甚至整個人類的前方,去探問永恆的難題:生死、道德、意識、愛......

《艾比斯之夢》一面搜刮式的襲捲這些議題,卻又有如輕小說好讀,一邊劇情的履帶坦克轟轟前進:幾乎叫出沿途的路標了,就是還不確定終點的天色。

艾比斯捕獲說書人是為了扭轉機器人和人類的關係?人類的歷史隱瞞了什麼,自己以憎恨和戰爭毀掉地球,然後嫁禍於機器人?說書人將會怎麼因應?認同,帶有雜質的認同,抗拒?回去他人類的社群後,怎麼散布機器人艾比斯所說的故事?

讀了一半,答案還懸在空中。經過的路途有刀刃鏗鏘,還沒展頁的前方是風雷隱隱,隨時給你大霹靂。

--

等會就可以把《艾比斯之夢》讀完了。早該知道會結束在這,但讀了還是心緒蕩漾。

艾比斯說的最後一個故事,就叫〈愛的故事〉,描繪人類與機器人永遠無法理解對方的情感,因為機器人用的是更有效率、且符合他們機體的複數平面——包含虛數i的訊息。

而那是人類永遠不能感同身受的。一如機器人不理解人類的仇恨。

對生活在虛擬層的艾比斯而言,自以為擁有他們的「主人」所身處的,才是一個虛幻而悲慘的世界。在那裡沒有英雄維護正義,傷害不能重置還原。

可是雖然不理解,只要包容就好了。

我認為,駱以軍上一本長篇小說《女兒》也就是在傳達這件事:人類有許多醜陋與傷害,幻肢一般看不見、也難以治癒的疼痛。可是終有人事,會短暫化身為神,輻射一波波浩瀚的愛與救贖。

可惜寫得太肥胖了,增生了過多旁枝末節,蕪雜蔓語,讓核心的意念潰散了。

這也是我佩服《艾比斯之夢》,科幻小說的科學背景都沒有出戲,穩紮穩打。小說敘述本身乾淨剔透,結構玲瓏,精巧而互為詮註。

即使你只是要說人類和機器人與其打架、不如互信、甚至能引為莫逆,我都覺得好棒棒,心悅誠服。

結局也實在完美,像走上康莊大道,白洞白色的明天等著我們。

人類認識了自己的極限,在地球上自願凋零。機器人從人類的夢想裡脫殼而出,載著人類的夢想飛向宇宙,化成一顆天邊的星星。

--

不可思議的國際物流效率,難怪amazon可以在世界上攻城掠地阿,反觀蝦皮賣家......(斜眼)

又發現有趣的事,日文書名「アイの物語」既是機器人艾的故事,也是愛的故事。

英文書名Tales of one thousand and one nights for machine and man更直白:機器人和人類的一千零一夜。藉說故事以續命,最後扭轉了雙方的宿命。

這樣看來中文書名還是弱了點:艾比斯之夢。這個夢是睡夢的夢,也是夢想的夢。形式上看來毫無瓜葛的連環故事,就像機器人艾比斯夢中的譫妄。

因為機器人心懷著夢想,才能代替人類往前奔跑,離開脆弱的有機體束縛,邁向遙遠的宇宙深處。

可是每一則故事又都映照著人類心靈古老的景色:愛、恨,猜忌與癡迷。卻處在科幻的場景,虛擬實境或者黑洞邊緣。

說完故事,蓋上書頁,恍兮惚兮,也很像大夢初醒。

這樣說來,中文譯名也不算太差?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