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教練操歪後,聊了今天立法院外的事情。我說要去全國電子一趟。
「我要買韓國的轉換插頭。」
『日本的沒有嗎?』
「日本的跟台灣一樣。好棒喔,被殖民過就是那麼方便!」
『你這個皇民。一點骨氣都沒有。』
#那韓國為什麼跟台日不一樣
#不愧是把總督府拆毀的國家
#我們把總督府直接當總統府
#也是另一種面對歷史的幽默
被教練操歪後,聊了今天立法院外的事情。我說要去全國電子一趟。
「我要買韓國的轉換插頭。」
『日本的沒有嗎?』
「日本的跟台灣一樣。好棒喔,被殖民過就是那麼方便!」
『你這個皇民。一點骨氣都沒有。』
#那韓國為什麼跟台日不一樣
#不愧是把總督府拆毀的國家
#我們把總督府直接當總統府
#也是另一種面對歷史的幽默
今天發明了兩個詞來形容日本。
日本人會盡力把你照顧得無微不至,但也僅止於此。他們會謹守勞動者與雇主、勞動行為與私人生活的界線,寧願謊稱已經吃過了,也要拒絕同桌的招呼。也許怕到時結帳難堪,或者可以休息仍要有禮應對。
「難相處」太超過、「冷漠」比較接近但又不是不理你,只是難跨越人際鴻溝,牽起情感連帶。我們命名為「禮疏」,有禮而疏離,慇懃又淡漠。
如你可以說:日本人太禮疏!
根本移地社會學家!
再者,一致認同京都罹患一種不治之症,到處都是過於美的癰疽。我們一度沈醉於經濟至上的智商短缺言論:石虎能帶動什麼發展?換來幾點GDP?開路為先,輾過最大!或者:民主可以當飯吃嗎?(台灣首富,2014)也可以類推滑坡為:美可以當飯吃嗎?
京都告訴你:您祖父地可以!這天也剛好是日本勞動日休假,國內外遊客湧進古都,人車如織。京都三千寺處處聽到崩潰多語言(分貝最大獎由中國華語獲得!),火力全開狂抽猛送,錢全部一滴不剩被吸乾,一座寺就普通的維護費600円就好,隨便乘一下。
對天心阿姨、楊照叔叔這類專業人士,京都賣歷史、賣文學、賣文化。對我們這種普通觀光客而言,京都賣感官享受,「美」,我們也大掏腰包,感恩讚嘆;傾囊以對,歡喜消受。
從小長在這種環境下的日本人,會輕易允許鐵皮屋蓋在家隔壁嗎?矗立在高台寺嗎?就算只是視野裡?他們不用一生下來就被灌輸美可以當飯吃,但結果是,現在他們就認認真真在把美當飯吃。
如果可以來日本賞春櫻秋楓、看五重塔、二年阪在街區夕下的剪影,誰會去台灣看鐵皮屋加蓋的日出?如果可以到奈良參佛同時被鹿群頂出鹿餅,誰要去苗栗看踩著石虎輾壓的屍體之上,鋪蓋而成嶄新的柏油道路?
於是我們說京都罹患了「美癌」,還是末期。
好了直接進入我們的假京都人學派就可以了~
剛剛看一則韓國歐爸訪問韓國人「對台灣有什麼印象」的YouTube,韓國人根本就不知道接觸到的是台灣流行文化,聽到周杰倫是台灣人、我的少女時代是台灣片還很驚訝。
「分不太清楚中國和台灣確切的區別。」
這幾天和朋友們討論,愈發深刻覺得,台灣要能在國際上營造出和中國的品牌差異,不就是開放的公民社會、進步的人權觀了嗎?
想想如果台灣成為亞洲第一個同性婚姻的國家,等於對全世界豎起一面霓虹閃爍大招牌:哈囉,我的名字是台灣(不是中國唷)。
如果我是外國人一定超被吸引,會好想知道這個被流氓同學號召排擠的國際邊緣生,且誕生從一片褲子都紮到腰際的乖寶寶亞洲團體裡,怎麼還默默成為模範生兼同志學生會主席。一定超想來旅行,看看這是個什麼樣的島嶼,會不會天空天天噴發粉紅色緞帶,路上都是跳華人Lady Gaga:Jolin Tsai的舞蹈邊前進的行人。
這是台灣特色的島國崛起,台灣的全聯先生,讓外國人「發現」台灣,也許變成國際輿論的助力,也許賺來粉紅經濟旅遊外匯。要說什麼是最棒的觀光廣告、太平洋最美的風景,不就是這些價值嗎:民主透明、進步開放。與其充當什麼代工之島,不如標幟鮮明地成為人權之島。
韓國人看到蔡依林和林心如接吻的MV,很驚訝「華人市場怎麼會有這種作品」?好像東亞文化圈都應該要很保守。但昨天讀到學長說,台灣漢人明明都是近三百年邊緣人的移民後裔:在中國天朝的地域邊緣,經濟活不下去的魯蛇,文化又沒人家正統優越,何必在那裡自居「五千年中華傳統」敝帚自珍(當然更別提一些飄洋過海後被歪曲的經書教義),其實是有條件比日韓更能接受新觀念的。
雖然我已經很是平常心了,知道事情終將一波三折,笑看這些艱難險阻。但成功修法的那一天,還是會很激動跳躍吶喊:I'm proud of Taiwan的。到時一定請大家喝酒,在街頭上、陽光下、微風中飲宴酬酢。雖然應該只請得起台啤或冰火,不過普天同慶,見者都有份。
口交姨也不妨一起,有很多人說妳班門弄斧,等著要妳好好watch and learn呢。
剛剛突然發生感人事件!
難得和家人在一起聊天,我信仰基督教的阿姨突然談起最近的同性婚姻議題。她說,最近真的好亂,我都不敢表示意見,
「我已經決定支持了,但是教會還是要我們要跟著神走。我在想那些牧師也好誰也好,講的都是人的話,都不是神的話。所以我還是不要表示意見,看最後的結果怎麼樣,就是神的指引吧。」
她有一個在勵馨基金會工作的姊妹,偶爾會提到她,是我家倆老商人朋友群少見的知識份子,阿姨好像滿重視這位心理學專業的阿姨意見。是她對我阿姨說,同性戀不是病也沒有問題。
雖然我在性工作的立場上與勵馨向來相左,不過我還是很感謝這位不具名的專業阿姨。
更感激我家的阿姨。在我爸還在旁邊癡呆看電視的時候,好像電波交流般,與我推心置腹,交換了一次秘密。
今天我有兩個學生。13歲的Morris是校隊直排輪高手,會硬凹我不要考試,最愛聊的話題是很兇的地理老師和校隊學長姐又如何。腿上總是出現大小不一的傷疤,今天多了塊人工皮。
為了避免他向我詳細復述事故的發生,我遂放下考卷訪問他:「ㄟˊ,今天在吵同性婚姻,你知道嗎?你贊成嗎?」
Morris的反應跟他大眼睛一樣可愛:「有差嗎?」雖然他的理由是:「關我什麼事?我又用不到。」而且多少覺得「他們」「有病」,但還是不需要用法律禁止他們吧?
我的16歲學生亞亞是比較能和我嘴砲來往的小朋友,每次我認真向他告白:我最愛上亞亞的課了,他會一臉輕蔑:是喔?棒棒。又答錯時常常嗆他:啊不是留英小學士?不是喝過洋墨水?
對這次議題,他又用有點微妙、彷彿互相試探的神情回我:你覺得呢?我說我先問的!
「⋯⋯有怎樣嗎?我身邊也有很多lesbian啊、gay朋友的」
「你說16歲?!」
「有的從國中、有的從國小開始。」
「是喔好啦確實是情慾高漲的年紀。所以他們也會跟你討論說我想結婚這樣嗎?」
「是不會啦⋯⋯有的人也會說啦,但我就覺得不關我的事啊,有什麼關係嗎?」
「好前衛喔,你九年級生?」
「八年級,民國89年。」
「八年級?好老喔。」最後我忍不住說,「希望你們年輕人可以一直讓台灣這麼進步。」
雖然沒有什麼理性論述,也不是積極的「要求」「捍衛」,但連青少年都知道:就算消極的「不關我的事」,都不用阻礙「他們能結婚」的權利。
小朋友的權益觀非常天然,雖然立場都是從自己出發,但都預設:同志擁有這種權利,沒問題啊;我不會被他們影響到啊!——他們不能結婚不會影響我,但他們能結婚了我也沒差啊。
獻給滿口愛、榮耀、仁義禮智信blablabla的教眾~
#痴漢文,慎入
離開健身房時,和上次的啟英弟弟擦身而過。我向來反對的制服繡姓名,頓時成為痴漢德政(咦這不就是反對的原因嗎)。
隨即人肉之,發現竟然有共同好友,偉哉六度分隔!偉哉小世界!馬上傳訊威脅利誘共同好友替我籌謀策劃,美言幾句:「妹妹,你可替姊姊作主!」
他說:「我也剛分手」(誰管你啊)「他好像有女友了」(誰管她啊)「而且我跟他其實不熟」(⋯⋯)
然後開始討論起來:「他真的有愈來愈帥的趨勢。」翻到僅僅兩年前的照片,不禁讚嘆造物主,催化青澀的果子日益甜熟,嘖嘖,「他看起來就正值情慾高漲的年紀」廢話,他的結實纍纍本宮都是歷歷在目的,只盼著哪一天瓜熟蒂落呢。
太害怕被發現沒有認真練鼓,每次上課我都引誘老師陪我閒話家常,顯得對音樂界興致勃勃。
老師一開門羞澀向我打招呼,就說:好緊張喔,明天要表演了。我聞到可以偷懶的氣息,就勾引他往下講,他也順勢踢爆很多樂手都跟不準拍子、抱怨但鼓手最可憐,都被當戰犯抓。
我們終於練完剩下半首歌,老師竟然還跟我道歉,「鼓不像其他樂器容易自己練,所以學生一來我也不能聊太多,就直接讓他們打⋯⋯但有時候年齡比較相近(指我),學生看起來也很有興趣(指我),才講比較多,所以上課時間就比較短⋯⋯」只差沒有困窘得摸後腦勺。
我覺得自己好像奪走他童貞的A片工作人員,明明得逞卻還是不免一絲愧疚。
剛剛在旅遊生活頻道看到匪夷所思的節目,一個女性樂團主唱,她把節儉和搖滾視為她的生命。
她會邀請洗衣店的陌生人跟她共用洗衣機,撿落單的襪子當衛生棉(!),拿生菜當日光浴時的比基尼,「當生菜乾掉,我就知道日光浴該結束了。」租的房子是前醫院,房間以前甚至有點滴架。
她的生菜碗和貓咪的貓砂盆都是醫院剩下來的彎盆。她不讓樂團到她家團練,因為樂器耗電很驚人。在車上,她不准團員開冷氣,不准開窗,因為「會造成摩擦力,導致油量耗損。」團員問:這次又要去哪練?要比上次沒電那間更好吧?最後到一間「勉強算是車庫」的破屋,他們就在馬路前面擺開排場演奏起來。
團員說:你永遠不知道她又有什麼新的省錢方式。她說:我才不在乎別人怎麼看待我鐵公雞的生活方式。節儉和音樂都是我生命的一部分。
孔劉真是地表最帥大叔,雖然他在《熔爐》裡因為過於悲愴而無所發揮,只能時而呆若木雞,時而眼眶含淚。
讀小說的時候我就哭到不行,完全無法想像。如果這事件發生在強國,也許還能一句不意外。但是21世紀的大韓民國?像亞裔美國人出來指證歷歷,白人叫她滾回中國、或再三追問:你英文怎麼說得那麼好?都值得一個hashtag:這是2016年。
時代很難必其功於一役,有時不免要相互詢問:今夕何夕?
整個聾啞學校都是校長、主任、老師們的禁臠肉便器。被強暴,毒打,只能哀嚎。比畫手語,聽人看不懂,好不容易爭取到手語通譯,還要被控證詞可疑。
女主角說,孩子們聽不到也好,夾道吶喊控告校長、出庭作證的孩子,是「為了錢污衊教會長老的魔鬼」。辯方律師左右打點男主角、控方檢察官,又首度執業,受韓國法界潛規則讓利輕判,女主角還是抱緊女孩,不讓她看到冠冕堂皇、行禮如儀,粗暴的言語。她是聾啞、孤兒,還有輕度智障。
另一個聰明的聾人女孩,一關關破了辯方設下的障礙,成功取信法官:「我是被強暴的人;我目睹朋友受暴。」整座法庭、整個戲廳、我的心裡,都為之震動。
最錐心的是,孩子們對「犯罪受罰」的期待,卻要幻滅在醜陋的「大人的利益交換」裡。失去弟弟、被性侵未遂長期毆打的男孩,激動、無聲的比著手語:誰說我原諒他了?他沒有乞求我和弟弟的寬恕,我沒有原諒他!你答應過的、你答應過的⋯⋯
一票童星都太早慧了,真實得讓人於心不忍。只要特寫他們安靜的淚痕,身旁二十個觀眾就會此起彼落,傳來聽人的哭聲。
把壞人設計得那麼噁心,實在太刻板、太成功了。我只是在想萬一侵犯者是孔劉老師,救贖的大人是禿頭佬歐吉桑。第一是罪惡就要跟著票房一起石沉大海,第二就是意圖讓觀眾爭取被侵的資格。
今天的行程依然是,酒足飯飽後教課,教課完回家捍衛世界。捍衛世界到一個段落,再好好整理昨天讀不完的川普勝選分析文~
但該怎麼跟學生聊川普當選的意義呢?好吧,就決定往激勵人心的方向走了!「很有錢就可以娶到超正的年輕女生當老婆喔,也能恣意性騷擾女性。」and「隨便嘴砲和羞辱人也不要緊,你還是可能成為總統!」
我要怎麼教小孩 #護家盟 說說看啊!
我一直覺得泰文老師一定是泰國名牌大學畢業,除了她自由運轉中英泰三種語言,能流暢表意又能操作幽默,學到「nang sә」(書)時問我們「chob an nang sә mai?」喜歡讀書嗎?她說:我chob mak mak喔,超喜歡的。
今天她提到兩件事讓我真的愛上她。泰國國王近日逝世,全國服喪,連泰文教室也如喪考妣,在櫃檯旁邊設置一個追思花台,奉小蠟燭幾盞。但老師說,你們知道泰王是全世界最有錢的國王嗎?「泰國人那麼窮,但他家那麼有錢,maha sedti(鉅富)」做了一個鬼臉,然後比噓:「算了不能說。」
泰王的威望已經廣為人知。這種甘冒不韙的批評,就是受過高等教育的頑劣份子才說得出口啊。
教到unˇ(溫暖),例句出現「來自溫暖的家庭」。老師不置可否笑了一下,隨即問:如果有一個人拿著刀殺人,他是ma jak krob krua ti ob un mai?來自溫暖的家庭嗎?如果一個人很有禮貌、都笑笑的、說謝謝,他是來自溫暖的家庭嗎?
對啊,這麼簡單的道理,家庭功能失調演變成社會災難,每個殺人魔後面都有一則不受關愛的悲劇。根本不用什麼社會學的想像。但民眾就是學不會,殺人者萬惡,死就對了。
老師信手拈來這個釋義,倒讓我怔忡了一下。我一直認為,人到後來會分派分群,在各種枝微末節的事情上吵,但又毫無交集,多半是因為在很前面就已經種下「認知世界」的不同框架。這框架會隨著個人生命歷程逐步調整,漸漸形成許多對事的看法。生命歷程人人都有,都能自己變出一套自圓其說。但最大的分歧,老實說,我認為還是知識。世代問題,常常只是知識的豐缺差距。
對於擁有同樣知識背景訓練的人,往往有敏銳的嗅覺。既相濡以沫,又物傷其類。我從眼前這個年紀跟我差不多的泰國女生身上,一直聞到這樣的氣息。像駭影自帶看見血量低於50%的敵方身影。可以一個隱形手刀疾馳,然後丟一個相位轉換過去收頭。
可惜礙於太害怕裝熟,就算要了臉書,應該也都是滿滿我看不懂的泰文。老師好像有透露,明年就要回泰國了,不知是真是假。好難過喔,sia jai⋯⋯
至於補習班老闆台灣老師,就是之前曾來我部落格解釋她說「台獨都是嘴砲」那位,倒是從善如流,這句話消聲匿跡。在某些方面我確實滿敬佩她,比如自學包括泰文、巴利文一堆東南亞古語,也閱覽群書,到泰國還會跑書展那種人。但台灣已經有太多老人「業餘讀者」「資深公知」原形畢露,再多雜書在歪斜的認知框架前都會達利式融解。她一直彈「台灣人都⋯⋯」老調,讓我頗為不耐。你可以想像的,如「台灣人都不在意歷史」「台灣人都不在意別的國家,尤其是泰國、印度」煩不煩呀!就你先知,OK。
最好笑的是,泰國老師(Mәi梅)常常用例句講她壞話,雖是玩笑,不免還是洩漏幾絲真心。比如在這位老闆課間不斷進出教室時,梅就會趁她出門後擺出一副「有事ㄇ?」的臉。或造句「Helen老師有錢但兇」結果被抓包,開門進來看到梅老師邊大叫邊咯咯笑,說「又在講我壞話!」
該怎樣和老師做朋友,又不會讓她誤會有什麼非分之想呢?焦慮。我也沒加爵士鼓老師臉書,以免被他發現我沉溺於網路遊戲都沒在練鼓。
這次的單字大家應該會很喜歡,獻給你們~
駭影終於上測試伺服了!\歡呼/~
外人應該真的很難理解,粉絲對這隻角色的五味雜陳。從八月以前就在遊戲各地圖角落發現彩蛋,「¿Quién es la Sombra?」誰是Sombra?只知道這個字是西班牙文的Shadow,在墨西哥是女性死神的名字。官方拋出的線索愈來愈多,只讓千萬張嘴愈求愈渴。只知道她是駭客、大概有隱形技。她甚至以本人的身分在網路上放各種謎題、密碼,跟全世界網友(自以為)鬥智。
一開始大家當然很興奮啦,以注重品質(讀音:更新緩慢)著稱的暴雪公司要釋出新英雄啦!縱使台灣網友幾乎只能翻譯二手的國外強者網友解碼結果。所有結果統統通往下一個線索,每一支官方釋出的影片都被反覆檢視,有時候一格畫面夾著一串密碼,有時候圖片被歪曲,有特殊的譯碼方式,有時候角色會發出特定的嘟嘟聲,寫出來是摩斯密碼。
她在大概八九月放了一個倒數網頁,網友們算出來約莫十月中,進度會跑到100%,大家都覺得要來了要來了。酸民說:就不要是下一個線索,然後套用暴雪自己的口頭禪:「因為我們覺得這樣很coooool~」和「\牙膏公司/」(牙都刷完了牙膏還沒擠完)和「還沒出就過氣的角色」。伺服器不穩則會說:是Sombra。被煩得要死。
那天我還提早回家等,並假裝不特別在意以免特別失望。凌晨三點確定100%了,釋出什麼呢?Yes,新線索。從PTT到reddit,全島全球同聲一哭,那幾天我也感到格外心灰意冷。用盡全力追逐的只是一場虛妄。愛到最後的偶像變成勵志大叔。那種滄海桑田。
再來就到一年一度Blizzcon暴雪嘉年華了。果真,已不意外,當天才公布。而且是一次釋出角色動畫(並以駭入現場影片之姿)、技能和設定動畫,強烈豐沛到有點暈眩,像節食完立刻吃山珍海味一樣。我們都習慣當餓殍了這樣排山倒海來的幸福,簡直是種休克療法。於是吶喊過氣的也都紛紛隨著公理和正義、善良與正直,口嫌體正直地回來了。才比較持平去檢視100%後又放出的線索,是邀請玩家們跟她一起揭露遊戲裡的秘密,地圖背後的黑暗勾當,又跨越虛實,推展了新的劇情線。
幾個小時前,神龍藏尾,萬趾蠢動,牧童遙指杏花村的Sombra終於上了公共測試伺服,排了好幾次才排到。有網友當時就猜,第一隻遊戲內的隱形角,一定是平衡做爛了、過度強勢,才不斷延宕推出。官方雖委婉也確認了這項推測。
一波三折,全世界的柔腸寸斷。這遊戲才出來半年但我已經跟它一同老去到最底、最底了。害怕被發現我總也不睡,都在吸食電子毒品,只好連續兩則鎖長輩。並且向學生說,我終於找到合理化沉迷於電玩的藉口就是,打電動,學英文。多好。
但測試伺服我還保留中文語音原設定,藉口不攻自崩毀XD
五月天的歌變得那麼工整以後,就很難再喜歡它們,頂多只是覺得:哦,這樣啊。每首歌詞都感到阿信想把它經營成文學大作。有時候也會出現他個人的讀書心得或觀影想法,完全把專輯當部落格在PO文。我並不討厭這種作法,算是很用功的創作者。
但愈是努力妝點韻腳,塞進更多字彙,就愈只感到青春走遠,激情消散。朱天心式傲嬌:「人家的記憶都不算數!」的難堪。光陰盡頭回望,勵志大叔煉成。總有一天,夢想都會變成教條。這種羞辱。或者,他們成名在望,而你還在這裡。這種徒勞。
不過這首歌還是在這張專輯裡抓到我的小耳朵。畢竟是五月天倒數第二張專輯了,文案還要我好好收藏它。您哪位啊。團員說,因為鍾愛的偉大樂團披頭四也只出了十張專輯。呃所以這是一個乾隆不能超過祖父康熙的概念嗎?要主動遜位以示尊敬。
只是乾隆日後當了個很有存在感的太上皇,所以也許暗示著,五月天還是會默默醞釀第11、12、13⋯⋯張專輯吧,但不是堂而皇之以專輯的型態,可能發一些散落民間的單曲,什麼的。
編曲很好聽,那個華麗的鋼琴溜丟,竟然還是鋼琴家官大為的手筆。我完全不知道他是誰,查了一下只膚淺覺得粉專的照片還滿可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