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說是項莊舞劍,借古喻今,我是不信的。
極端民族主義、法西斯主義、獨裁主義、國家主義,今時今日何等熟悉,已經不確定作者在檢討的是戰前日本帝國,或者是什麼別的東西。
所謂「無責任」指的是制度上的一身多頭,源於戰前憲法關於天皇制的兩義性:既是立憲君主,又是絕對君主。
因此各方勢力(元老、藩閥、政黨、軍部⋯⋯)故取所需,操弄著這種兩義性。需要權力時往絕對君主制拉扯,不想負責時又丟包給立憲君主制。
戰後審判沒有處理天皇,對中國人作者而言確實是重中之重,作者認為天皇不是無權的柔弱君主,他有實權,但卻不肯力挽狂瀾,避免日本朝深淵墜落。
因為天皇的平安無事,以及戰後日本政府的「一億總懺悔——懺悔自身的不努力而造成敗戰、折辱了天皇」,就是中國人說的「日本不後悔戰爭,只懊惱戰敗」吧。
天皇不負責,只作為天皇底下未必有什麼思想卻掌舵了日本帝國的官僚們(作者是這樣認為的。),又因多頭馬車的內鬥,致使沒有人要為失控的帝國負責。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