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10日 星期日

《苦雨之地》&《大裂》


(‧吳明益《苦雨之地》)
嗯.......我是非常欣賞把短篇集以長篇規模創作,比如黃錦樹的《雨》《南洋人民共和國備忘錄》都珠玉在前。

可是怎麼說呢,吳明益的短篇集都不太討好我,這次刻意要銜接起各篇,使用了:

1.電腦病毒「雲端裂縫」,可以破譯他人的雲端硬碟,給關係人一把偷窺的「鑰匙」;2.擦肩而過;3.互相客串。



電腦病毒的設定已有點出戲,雖然那意味著每篇故事都有「他人的秘密」供生者去挖掘,但除去這個設定也並非不可以。它好像沒那麼重要。

擦肩而過就更。好像是第一二篇的主角吧,作者還讓他再想一下「不知她有沒有找到蚯蚓了?」(之類的)

客串就是上一集的角色跟這一集相遇,但更多互動。

不過我都覺得很刻意,好像不夠綿密、強悍到形成「命運共同體」的張力。

我不知道耶,你們覺得呢?

(‧胡遷《大裂》)
對比於吳明益的精緻、但稍嫌刻意,胡遷粗獷而鋒利。有種少作的莽撞,合理的憤世嫉俗帶來的生命力。

場景的畫面感,對白毫不廢話但包裹了洶湧暗潮,像順手一抽能展開一幅傷害全景的線頭。

但昏暗,連續讀幾篇心情頹廢。

可這種庸碌、徒勞,似乎又是對當代中國準確無誤的陳述,跟他的電影一樣。

作為遺作,文本外的故事又回魂給文本,在微觀和巨觀兩種層次都演繹了中國的怪誕。

電影裡大象席地而坐在冰天雪地的滿洲里;小說原本的設定在花蓮。

這兩個地方,對中國青年而言,原來是一樣魔幻、同等遙遠的彼岸嗎?

(‧入境滿洲里前的俄羅斯小鎮車站,來源:https://www.backpackers.com.tw/forum/showthread.php?t=10081112)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