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23日 星期日

中秋節的性別課



中秋又將至,就回想起去年我留在島上過節的啊雜。並不是跟同事一樣,想飛飛不走的哀慟,剛好相反,我很期待跟為數不多的年輕人--同事、替代役們--伴隨秋夕海風一起烤肉狂歡,聯聯誼交交心,拓展島上人際圈。

但很不幸的,那次的社交挫敗,成功奠定了往後一年參與校內同儕團康的零熱忱。痛點在:明明不熟的年輕女同事一直挖苦我,或者理所當然的要我隨同替代役弟弟們協助生火等工作。

啊雜心情罩頂我整個活動,最後不意外的又提早告別。思來想去,我的結論很簡單:就是性別。女生之間存在一種默契,彼此試探要小心翼翼,因為女生被預設了很多你也知道的性別規範,那如果她們想炒氣氛會怎麼做呢?就只好拿當場的男生開刀。男生比起來更被假設成大而化之,對玩笑逆來順受,尤其如果你的第一印象又不小心被定調為有點幽默或開朗的話。

但就大錯特錯啊,我就是小心眼又愛記仇,社交對我來說沒有表面這麼輕而易舉,需要花很多時間、深入的、最好一對一的認識。如果身邊有熟人則可嘗試妙語一二,反正尷尬了還能跟朋友大聊。但若剛剛認識,會很不自在,害怕面面相覷、更厭惡團康遊戲,想到旁邊滑手機或回家玩電腦。若都是男生,整個氛圍雖然會朝向「幹都沒女生」之枯索,但也不會特別凸顯而被揶揄。

當然約半年後更出現了:「你是不是男人啊?」的言論。令人驚訝教育學程沒有性別相關課程嗎?而這位理所當然的年輕女性又要來小學複製一套恐怖的性別刻板印象。所以後來再也沒跟她們同歡過了,想到就毛骨悚然,程度大概跟高一被分進男生班(猿猴圈)時差不多。

然後又是一套框架:預設男生要很嫻熟、至少要很有意願幫忙生火???我烤肉都是坐在旁邊等與大吃耶,稟賦不在此嘛,且一個團體總有幾個熱心腸,不給他們生還不行。好,就算沒有,自然是願意學習的,只是生疏了點,恐怕尖叫連連,所幸男孩們通常都滿慷慨教學。但請周遭的人類無須:1理直氣壯的以性別分工,2大呼小叫以「蛤,你不會?你不是男生嗎?」就算只是開玩笑,也是雞皮疙瘩繁星墜落。

我真是沒有想過在這麼年輕的環境,這種半開玩笑、實則想當然爾的性別框架,仍像螞蝗一樣緊附。而且,不知是樣本偏誤還怎樣,男生多半還不會這麼露骨的分門別類,可能他們心思都在女生身上之類的,或當時認為我是教師,比替代役雜工正式那麼一溜溜。

也是同溫層外的風景吧。大學時我們的梗是:在系館嘲笑女生或講同志的笑話會被群起圍攻;異男第一次淪為性少數。畢業後臉書上、或者我很高調做自己的人際圈,多半也是暖意一片,幾隻笨豬犯忌諱會被我刮到噴血。

但初來乍到新環境,想偽裝靦腆。人情凶險不說,這些兇手竟然是我以為最沒問題的--同輩!還是--女性!你說大齡男女阿北阿桑亂講話就算了,鄙夷微笑致贈他,白眼翻翻留給她。但?

期望以後的求學或就業環境都能繼續快樂做自己,不用再對踩到線的豬隻民眾,各種忠孝仁愛信義和平。大家中秋快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