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18日 星期二

回到臺灣,生涯煩憂依舊




1.

暑假在東亞工作坊認識一位中研院的年輕老師,演講臺韓兩殖民地互相流動的移民歷史和差異。之後我們仍有書信往來,甚至我還很魯莽的分享自己的作品。

過了一個月,我又從馬祖回來,也忘了這件事,昨天接到老師來信道歉最近太忙,也擔心中文閱讀能力還不夠,後來翻著字典讀完,感到非常喜歡。

我覺得很歉疚,貿然塞作品,擺明就是期望「給我好好讀完後回應」,徒增對方壓力,又害她要翻字典、擠出感想,多一堆工作。

但她卻表示研究工作的枯燥,確實非常需要美的事物調劑,「都沒有讀過任何中文文學作品的我,可能沒有資格這樣講,但這篇至少讓我第一次覺得中文也可以這麼美。

而且這真的在我心中再起了風,
因為你的故事完美地呈現我心中的歷史面貌^^
很大的歷史潮流一直左右了原本無瑕的人們的生活,
他們每個人的人生就這樣被操弄,也影響他們的下一代。
很多很關心這些歷史潮流下的個人之歷史家,致力他們原有的歷史脈絡,就像馬祖的歷史,
但其實我更關心的是,
這些人們在破浪中仍然走下的精彩人生,
就像你筆下描寫的媽媽、阿姨、阿媽們的人生。

(引用這麼多是看了好想哭)

汗出如漿啊,小小文章受學貫東亞的學者如此鎮重以待,當然是覺得榮幸,另一方面也是緊張、慚愧(真的有辣麼好嗎)

但還沒完,老師得知我還在焦頭爛額於研究計畫,竟願意幫我一讀!!!八個膝蓋都要落地了。為什麼自己命這麼好,總有很多願意付出疼愛的前輩呢!!!將來我也要成為這種前輩!

(條件好像是自己也要在制度地位上被肯定,不然就是跟後輩爭奪資源的醜惡老人了)

跟你們炫耀一下。

2.

家父的超群對我無庸置疑也是個誘惑,尤其他今天又成交了,一筆土地。

晚上他說,年輕時每天眼睛張不開就騎車上班,路上看見有個人永遠在釣魚,「啊幹怎麼過這麼爽,我也好想釣」但他甩甩腦,想還是把該做的做完,果然現在「我想釣就去釣」,「很多人都是目標不夠清晰」。

老生常談,誰不知道。看過上百個仲介剛入行,都嘛說「我要賺大錢!」但真能留下來的又有幾人。「我阿母叫我回家吃飯......」誰能跟他一樣每天貼完廣告十一點下班,從中壢騎回大園,洗個澡「噗一聲」十二點睡「那時候都嘛不會睡不著」隔天六點鬧鐘一響,趕快喔刷牙洗臉,眼睛還張不開,就去陪老闆游泳。

靠,我也是阿母叫我回家就提早下班的內個啊。哪有這種鐵打的意志。與其說是意志,不如說是窮怕了顛倒過來,發自十八層內心生發的賺錢慾望。我承認沒那種慾望。也是始終在對抗:總有別的值得追求的吧......?我可以不要等到五十歲才來釣魚嗎......?比如一直想到黃錦樹忘了說哪個外國作家:「一早便準確的開展了宏大的寫作意圖。」一早得多早啊?

但跟身邊大大小小的人說的都一樣,為什麼不回家跟爸爸做呢?近水樓台啊。先把錢賺夠嘛,至少要先處理經濟的問題啊。

我也想賺錢,想過好生活,但我的目的就只是為了一個還不錯的生活,以供我持續放浪形骸,做些.....我今天跟中國信託的行員妹妹說的,「不會賺錢的事」。

後來我發現,我與父這對錢看法「質性」的差異,其實可以量化。我說,等一下,但是我同學們現在都「只是」好不容易存了一百兩百萬,想知道有什麼標的可以比較穩當的投資~~沒有想要一步登天,賺什麼一億的啦!

「蛤!喔。」他看來有點掃興,「幸好你有跟我說,那就是目標不同,那就有不同的方法啦~」

他那世代的想賺錢,是寧願花三十年賺個一億;但我的世代......我是不知道這種大夢還在不在,但我這個階段,那肯定是想不到那麼後面,好吧我自己,那絕對是不想投放個三十年在賺錢,哪怕為了五六十歲可以爽快釣魚。

一方面是拒絕勞碌的懶骨頭作祟,另一方面是害怕投放下去專程賺錢的時間。所以衡量能力與意願,早早放棄了關門入山。

最後一個,我寧願當家父的兒子也不要當他的員工。他對員工,不能說很嚴格、但起碼也是有要求。但他對兒子是毫無要求的,愛怎廢怎廢。

跟在他身邊學當然是好,何況他現在也未退休,春秋鼎盛。

但我在家就不自在,在家以外的世界自由放飛才爽快。在馬祖一年就是一隻翩翩亂舞的花花蝴蝶啊。彷彿心智早就內建了對離家、對外在世界的貪婪,對獨立生活之渴望。

種種,註定無法成為家父願意傾其畢生灌注的億萬富翁了,但可能還是可撿點碎屑,聊作充飢,好來做其他比你上班更有趣的事情吧。

權充焦慮型自況與星期日家父分享的前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