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5日 星期五

【配槍茱麗葉】平面設計:璐比的故事


百妅記。←點我支持

【配槍茱麗葉】平面設計:璐比的故事



因為大學是念應用外語,等研究所放榜的時候,大約做了3~4個月的兒童美語老師。不負責帶班,算是助教,一個月26K。研究所畢業開始做平面設計,到現在快3年。「我深深不喜歡應用外語」璐比說,會唸也只是因為眾多科目裡,英文算是比較好一點。大三時開始煩惱畢業要幹嘛,求職網站上說當翻譯,「筆譯的話,可是我國文也不好啊」,口譯光在臺下看就壓力超大。系上也有人想當空姐空少,感覺比較好賺。

她從國中開始就愛畫畫,讀到專業的平面設計雜誌,「原來能發展成一個行業。」有句話印象深刻:「設計就是幫人解決問題。」很久不再動筆的她,下課隨手在黑板上塗鴉,同學竟說:「你也太會畫了吧!」這個鼓勵才再點燃她轉領域的勇氣,於是跟媽媽討論,獨生女的她很幸運受到爸媽支持,拿錢讀升研補習班,從零開始學以拉、PS,手繪課也從頭學過。可能一個星期都在畫直線、畫橢圓,但很紮實,她也如魚得水,每個星期幾乎都被老師評為優秀作品,放在投影片中。這樣的成就感讓她一反往常,願意課後繼續練習、自己找書來讀。

「但考上研究所就幻滅了。」期待實作,但研究所大部分都在讀理論。下修大學部的課,驚覺技不如人,「幹我浪費了大學4年又來這邊。」雖然研究所不如期待,但臺灣業界還是需要這項學歷,「很多工作限定專業科系出身,如果不是就直接刷掉。」等於領了入門券。不過剛開始進公司「真的覺得自己是智障」,印刷的細節一竅不通,還上網Google,本來要印出大張結果超小,嚇到立刻打給上司道歉。幸虧同事人也很好,耐心教她從輸出到貼圖,「在職場上還是學到很多。」

雖然偶爾也在外接案,但主要還是在公司任職。為什麼不直接當個全職自由工作者?她說跟客戶的第一線溝通作業還是挺繁瑣。在公司裡頭,上司或同事就是對口,可以省去這部分的行政麻煩。她通常8點半上班,開始進行較緊急的待辦事項,偶爾現場輸出也要幫忙,「做好(繪圖)、印出、護貝」一氣呵成,交代業務的同事嗷嗷待哺,等著她一一完稿投食。

第一份工作在健身中心,剛好品牌需要一個虛擬角色,她就動用了許久沒有施展的手繪能力創造了超能女,再進電腦後製。沒有加薪,但覺得公司提供練習這份機會很好。可是更多時候,她覺得自己更像一個「會以拉的人」,比如企畫、業主會直接指示:「你這邊大一點、放旁邊一點……」一開始很氣餒,就像個操作滑鼠的排版美工。不過企畫是同事,嘗試溝通設計理念後可以理解(「他很怕我。」),但業主……

「還是要溝通啦。」畢竟設計就是統整各方來的訊息,想辦法做出最棒、最適洽的成品。她也默默堅守工作不帶回家的原則。上班時間8點半~下午5點半就已隨時待命,哪個部門有需要就會直叩,「很多會有插件:『來一個開關的標示』就要把公司主視覺融合進去做出來。」

工作裡最喜歡的部分,是主管讓她主導專案的主視覺,等於受到公司的信賴和授權,得到技術發揮的舞臺,享受對於作品的掌控。但最討厭的?「修改。」她斬釘截鐵。她解釋:要修改是一定的,沒關係,但可不可以給我明確的方向?「再時尚一點、怪怪的、不夠大方」設計師也不知道如何改起。她認為,合作的案主也該做功課,比如秀你認為「時尚」的素材,好將雙方的認知拉到同個平面,否則天馬行空,雙方雞同鴨講。不過,老闆可能日理萬機啊,花錢就是想請你自己找素材秀給他?「那就是要提案了。」--做出不同的幾份作品,讓案主來選,等於要再花幾倍時間和心力去準備,不過臺灣老闆不習慣為沒選上的作品付錢吧?「對啊,」她無奈,「所以就很難做。」

那工作上最辛苦的時候?她說:「沒靈感。」工時長這些都還好,但有可能整天腦袋都沒畫面,會非常慌張。幸好了解他們工作性質的上司能讓他們逛Google圖片上下求索。所以比起具體的能力,創意可能更重要,但創意沒辦法一蹴可幾,平時就要多看作品、累積資料庫,必備Pinterest,以免圖到用時方恨少。也需要耐心,「一直修改是一定的。」

要她給年輕人一點建議,她反問:我會先問,做這行,「你是想學哪一類型的?」入行前覺得大家鐵定都想學聶永真,做出自己的風格、品牌,可後來發現有些人「就想做美工。」她認為這就是臺灣設計業價格落差那麼大的原因。她在接到案子時,就會問清楚業主的品牌個性、想要呈現的重要元素。「我喜歡這樣討論、成形的過程;可有些人就會直接套用圖庫。」

「不要淪落成這種人,要堅守初衷,大不了不要接這個case,就去做自己喜歡的。」美工和設計差異就在於,客戶想要的作品,「有沒有經過你才變成作品,還是你只是個排版工具?」不過,有沒有可能是剛入行的新人沒得挑,想說聊勝於無,反正你給我低價我就套用版型,進而造成低技術、低報酬的循環?她說有可能,所以應該是入行前就先設定好自己要做哪個市場,如果想走高端、做出品牌,就不要一直接美工案。

在性別上,她沒有感到特別的優劣勢,業內女生和gay都算多。收入方面不算滿意,雖然有社會因素,但也有一部份要怪自己:應該勤勞起來做更豐富的作品集,而且為了陪爸媽、省房租,一直都待在桃園。如果能到臺北,機會一定更多。在這行業裡的成功,她坦言,「像聶永真那樣。他已經創造出自己的風格,一看到就會『欸,聶永真』。」關鍵應該仍在:有沒有push自己成為上進的人。至於與其他產業相較,她認為現在大家開始注重這個領域,學設計的人愈來愈多,普遍也更著重特色、美感和品牌形象。隨著生活品質提升,光是功用已經吸引不了現代人。「而且網路這麼發達,大家都在IG上想拍出厲害的照片,注重很多細節。」美感經濟的時代已然來到。

下一階段,還在待業的她說,先找到工作,但重心仍放在下班後的直銷兼差。畢竟「設計師工作的結局不是我要的,我不想工作一輩子,」想陪爸媽,想只接自己喜歡的設計。「而且現在的趨勢,每個人只有一項專業真的不夠。」

對年近30的女生說句話吧。「一定要創造自己的價值!

「我很不能接受就叫老公出去賺錢,然後叫老公買給我啊。我就不喜歡聽到這些!但不免有時候連我也會閃過這樣的想法。但有這樣的想法也是從小社會給我的,但為什麼?不應該這樣子啊。比如『女強人』這個詞就讓我問號,什麼說『幹嘛這麼獨立、太ㄍㄧㄥ了』我認識的女生真的很多不會開車給男友載,我前男友知道我會開車還很驚訝。」

「看到職場上很強的女性,我就會覺得:哇,酷!……其實男生要『負責』是好的,但不可以認定『女生不可以自己騎車開車、男生就是不能哭』……」

--「這種語言可不可以在我們這一代就禁止掉?!」只差沒有拍桌。

想起她的研究所畢展,就是以女性主義為主題,將女字鑲嵌在「他」之中。那些在海岸、森林的人像攝影,陰鬱、柔美,有不可逼視的鋒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