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10日 星期二

奮力改寫我們終將面對孤獨的劇本


和一個人相處的方式,像是選擇了劇本,對方自然會進入劇情的對造,填平他應該要在的空缺。昕說很想念前男友,分手了好幾年,當初她提的。最近大學社團聚會又碰面,聽不懂桌遊規則,他們竟然心有靈犀,相視而笑。

下午聽了這故事,晚上在桃園家床上翻滾,猶豫一陣,把前男友追蹤回來,還偷按一個讚。他出現的時候很衰。那時剛好另一個學長經過我,我仰視他簡直在發光,深信他就是我遺失的另一半,我的「原型」。

後來無疾而終。霧中風景,根本看不到他的背影。始終沒有給我一個解釋,讓心有餘地安置。難過了很久,一直影響我消極的感情觀到現在。那個劇本裡他當然能夠,單方面處分我們的關係。把我像物一樣,給丟包掉。

想重建自我價值,只要有一個人願意跟我說我喜歡你。原來我還值得人喜歡?勉強接受,結果就是他被我搞得很慘,我討厭折磨他的我自己。

後來就是長長的單身,還原到青春期開始以前的狀態。偶爾萍水相逢一些人,最後也都不了了之。

有人說單身會變成一種習慣。我認為這只是多種單身恐懼的一種形變,預設人,正常的成年人健康的成年人社會化成功的成年人,就是應該雙身。

可是愛情是什麼?我認為是獨佔關係。沒有人能天長地久陪你,友情會被瓜分,親情膩又暴力,你的本質是孤寂。所以人需要一個鎖定的獨佔關係,寫進文化的潛文本、寫進法令的顯規則:你屬於我,而且只屬於我。

有些人的需求真的是安全感,穩固的依附關係。而且雙方供需平衡。很幸運,找到自己需要也適合的。但大多數人只是不假思索,照單全收。所以當我們在談論我們談論愛情,就出現重層議題:我抗拒全稱式的規範性「愛情」,那仰賴一個夠堅固的你一起實踐「我們」。

我懊惱的似乎是,如果不要是那時遇見他,如果可以再給我一點時間,會不會我和他可以慢慢緩步調整,變成這樣的「我們」?而不是傷痕累累後,他離開,我可能終其一生,定時定量,感到內疚。

想念前男友的昕是幸運的,貼給我看前男友的回應。一句責怪都沒有,還在等,像老家門口那盞路燈。我說這太好哭了吧,人老了是不是比較易感,好像很多情境都能無痛帶入。我們兩個舊友就隔著手機各自抽搭起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