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6月9日 星期六

個人學習檔案紀錄。

●我的小檔案
●姓名:劉亦
●學歷:國立台灣師大附中
●經歷:縣立南門國小→縣立桃園國中→國立師大附中
●班級:11__
●座號:37
●生日:民國79/11/14
●專長:朗讀、寫作
●興趣:閱讀、創作
●聯絡電話:0911-891541
E-mail:s19901114@yahoo.com.tw
●自傳
  民國七十九年,那名婦產科醫師只向母親拋出短促而明確的三句話,「妳有了,有流產跡象,妳要不要?」,那名險些被X光照射的嬰孩,在該年的初冬上午,以華麗清脆的初啼,揭開他人生舞台的帘幕。
  那個男嬰的母親,從小便替孩子選購許多讀物,因為明理的她明白知識就是最可貴的財富,也希望孩子能培養閱讀的習慣,將來在人生漫漫的長路上,能懂得由書本汲取他人的經驗與智慧,使之成為自己可靠而強大的學習後盾。
  男孩的祖母曾指出其舌頭太長,應該動手術進行切割,長大才不會大舌頭阻礙發音。母親帶男孩給醫師檢查,醫師表示一切正常不需要手術。而很幸運的,男孩的確沒有口齒不清的跡象,甚至還因發音標準,在小學獲選為班級的國語朗讀選手。
  男孩的父母如許多步入婚姻的男女一樣,偶有爭吵,而最後因許多因素,他們決定結束婚姻關係。當時男孩與妹妹年紀尚小,對於這件式印象模糊、定義懵懂,然而對於這場風暴帶來的悲傷與無奈卻了然於胸。
  妹妹小學三年級時考取舞蹈班,男孩舉家自中壢搬到桃園,也試圖在歲月的河水中滌淨,尋找他們的平靜。妹妹與男孩相差兩歲,和他比較起來,妹妹好動活潑,兩兄妹打打鬧鬧,卻也總在低潮時相互扶持,與家共同度過難關。
  男孩在學校的成績與品行表現向來不錯,因為母親家教甚嚴,而男孩本性也較為內斂,總是以謙虛、沉穩和乖巧作為自己與同學相處的準則,因此也博得老師和長輩們的稱讚。雖然如此,男孩也有犯錯的時候,每當這時除了母親、師長的教誨責備,自己亦會感到愧疚與懺悔,並記取不再重蹈覆轍。 
  國中時,無意間認識了師大附中,心嚮往她的學風自由、社團多元。從此,有空坐在電腦前,便上網搜尋有關她的資料,甚至偷偷在附中的討論版上潛水,看著寬闊藍天下的學長姐或幽默或嚴肅的你來我往,心中滿是羨煞和崇拜,也因此決定以附中做為第一志願。對於一個在桃園的孩子來說,第一志願不是「正常」桃園學生的武陵高中就是同樣需要跨區「正常」男生憧憬的建國中學,選擇師大附中對於許多老師來說都是有點「離經叛道」的行為。但是父母與導師皆不反對,認為快樂是學業生涯最大的支柱。
  國三那年,學校六點放學,每晚七點就要向補習班報到。但男孩相信耕耘才能收穫,盡人事後才有資格聽天命。所以雖然辛苦,倒也樂在其中。而與同學的感情也彷彿共患難的同袍,儘管基本學力測驗的壓力一步步逼來,苦中作樂的我們還是珍惜這樣的時光,並且也紮穩腳步迎向挑戰。
  經過整年的鍛鍊,男孩如願以償用286分考進師大附中。同年暑假結束,離開桃園,與恰好調職至台北的老師一同承租房子,寄身於大安區。
  男孩還有好多夢想,儘管他明瞭人生真的有太多艱難。上高中後,他清楚了解人外有人,畢竟正如國中導師所說:「人生需要的是時時刻刻琢亮自己,否則只會發現自己的光芒其實不過是他人的反射而已。」
  為了繼續追逐夢想,男孩加入了吉他社和心理研究社,也經過面試成功躋身學生會新聞組,日子過得相當充實。但也因首次離家外宿,許多事務責無旁貸,他也學著在忙碌中如何有條不紊、如何盡善盡美。
  高一即將結束之際,男孩與長輩、老師和父母經過一次次的討論,內心也反覆掙扎考慮,最後終於拋開社會普遍的期待,走往較有興趣的社會組,並期盼自己能在文學或社會科學等領域,開創自己的一片天。
●讀書計畫
●高中
  由於社會組自然科部份已大致結束,而這又是社會組最大的難題,所以會分配最多時間在基礎物理、化學、地科和生物。而同樣令人苦惱的數學科也需要許多時間理解和計算。社會組的自習時間比自然組、醫農組都多,時間的運用也能較靈活,這是不可不利用的優勢。
  國文因為一直是自己的強項,我希望能在作文的部份更嫻熟,也許會大量閱讀課外讀物,並且悉數寫下心得。至於英文除了熟讀課本,空中英語教室或Advanced等英語雜誌亦不能停止,每個禮拜更要嘗試寫出一篇英文文章,並交由老師批改,徹底了解自己的盲點。
  至於扳倒二三類考生的關鍵社會科,雖然似乎以背誦為主,但其實也需要高度的理解和系統性統整,因此也會一遍看過一遍,以研讀的高次數加深印象。尤其本屆指考新加入的公民與社會一科,便需要基本記憶與深入思考,而對於歷史的批判、地理的分析也都不能缺少。
 
●大學
  還是每個禮拜各交出一篇中文與英文作文,同時也修習第二甚至第三外語。並且選修非科學領域的藝術學門,增進自身的氣質與美學涵養,而自己本系上的課業亦不能輕忽。現在社會注重科際整合,是故也必須要修他系的基礎學科,讓自己的實力更加堅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