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3月12日 星期一

讀感-《野火集》

《野火集》‧龍應台

...私底下批評無能的老師、社團的限制、課外活動的規則,或宿舍管理方式,可是又不敢光明正大的對當事機構表達意見。偶而有人把批評寫成文章,要在校刊上發表--「不必試,會被壓下來!」學生很肯定的說:「反正沒有用,我畢了業就到美國去!」
P.56~57

...我憑什麼要不分是非,沒有條件的去「擁護」、「支持」政府!政府必須以實際的行動來贏取我的支持,他沒有權利全面的要求我的「愛戴」。事情做得好,更不是我必須涕淚感激的「德政」,是他「份內」的責任。
P.90

...政府與民眾都應以理性的態度就事論事,人民為了爭取應有的權利,該「興訟」時就興訟,政府為了守約守法,該補償時就補償,沒有「歉疚」或「體諒」的必要。這種性質的「對立」其實是最有效的「合作」。
P.97

...以「只是執行上面規定」為藉口,只有兩種可能:其一,他或許真的沒有慎思明辨的能力,其二,他或許有思考能力,但沒有勇氣去質疑這個框框或改變這個框框。不管前者或後者,這樣的人怎麼有資格教育我們的下一代?沒有思想、沒有膽識的機器人能教出什麼樣的下一代?
P.108

...「吻頰」事件發生之後,報紙輿論固然批評學校過分保守,卻稱讚教育部「不干涉」的態度,我很不能理解:這樣反人性、反理性、反自然的虛偽教育,怎麼能夠「不干涉」?難道我們的教育決策者在鼓勵這個高壓管訓的框框的拴緊?我們到底要一個什麼樣的未來?
P.112

...我們要知道集權很有力量,但很可怕;開明似乎無力,但能使生機活潑,但能使生機活潑,希望無窮。我們不能既不喜歡集權,又埋怨開明。事實上,容許大家公開討論批評,雖然沒有力量馬上制止弊端,但一點一滴的進步必可積成豐碩的收穫。最怕的是不容許討論批評,某些進步就令人痛心的退縮回去。
何懷碩 P.116

...沒有「過去」又怎樣?沒有過去,就沒有情感的羈絆。你為什麼把情人給你的野菊花小心的夾在書頁裡?廿年後的某一天,在乾枯的花瓣不經心的掉下來的那一刻,你對人生與愛情會沒有特別的感悟嗎?乾枯的花瓣就是古蹟。沒有過去,我們就無從體認現在,創造未來。
P.121

...沒有過去,現在就沒有意義,未來就沒有方向。古蹟,對我而言,不是一個模糊的概念、流行的服飾;古蹟,是我切身的、不可置疑的需要。
P.122

...這個大千世界可以說是各個學科的實驗室。學生在黑字白紙之間所學到的理論與例證,都還是抽象模糊的,只有在把知識帶到人生的實驗室裡去觀照驗證之後,知識才能落實。要我們的學生封閉在大學的圍牆裡「其他什麼都不要管」,等於是把學問與人生割離,也等於要學游泳的人在岸上靠圖解學游泳,卻不沾水,或學解剖的人在暗室裡看幻燈片學解剖,卻不動刀子。
P.145

...我們的大學生是不會「鬧事」的一群。在考試、舞會、郊遊的世界中,沒有什麼值得「鬧事」的題材。在是非善惡都已經由父母師長孔子孟子下了結論的世界中,沒有什麼難題值得重新省思、費心判斷。在明哲保身、少作少錯的環境中,更沒有什麼「鬧事」的餘地。我們的大學生天真、單純、安分、聽話。
P.149

...關心可以是感性的,只是對於生於斯長於斯的土地的一份愛,但是空有感情無濟於事,它必須有冷靜的理性的支持--判斷與行動需要堅強的理性。
P.150

...我也聽到二十來歲剛結婚的朋友皺著眉頭說:「結婚可以;生孩子,不可以。每天騎機車上班,眼紅瘋狂的人潮與車馬常勾出我心中對整個人類的仇恨來。一輛機車狠狠插在我面前的那一刻,我血液沸騰的很願意當場撞得他頭殼破裂而不覺一點點惋惜。把新生命帶進這樣一個世界來,不,太殘忍了。」
P.178

  可是,你是誰?憑什麼你就要做「沉默的大眾」,等這少數人努力了,甚至犧牲了,你再去享受他們的成果?你現在買著消費者團體認可的食品,當初這些人投告無路的時候,你是在一旁觀望?嘲笑?還是漠不關心?...(略)...你關心嗎?你在乎嗎?你應該現在也變成工作的一份子呢?還是做個「沉默的大多數」等著成果從天上掉下來?
P.182

  「一個滿足現狀的民族不可能進步,但是要對現狀不滿,一個人必須先有所關心,用心觀察,觀察之後作判斷,判斷之後付諸行動。...」
P.186

...二十一歲看到「夜遊」裡的麥珂說的:年長的人在死亡的威脅下對年輕人嫉妒得要死。他們除了想盡辦法折磨年輕人之外,再也沒有其他出氣的法子了。真讓我驚出一身冷汗下來。
P.216

  會因為我的專業批評而恨我的人,我不會作為朋友;胸襟開闊的人可以作為朋友,也就不會被我得罪。道理很單純。
  至於說我有博士學位可恃--對呀!作文學批評,我所「恃」的就是我背後十年的學術訓練,不恃這個,我就只有膚淺的直覺與不負責任的感覺可言,怎麼能寫什麼批評呢?博士學位沒什麼可恥。
P.260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